记者日前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联合国内石化企业、电缆厂和高校等上下游单位,采用问题导向、产学研用联合、跨学科协同的创新模式,全面开展聚丙烯电缆料性能提升、电缆制造和评价方法研究。
这不但会影响投资者对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产能过剩问题,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我认为,电网企业下一步要强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增加重大科技项目选题选项,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然而,一旦新能源利用率大幅下降,就将严重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投资收益。我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分层衔接,按照全网统筹、保量稳率原则,依据各省资源禀赋、消纳资源等差异化条件,在保障新能源场站合理收益率的前提下,差异化设置各省利用率管控指标。根据各省电网承载能力、调节能力的不同,科学确定各省新能源发展规模。目前,各省(区、市)新能源新增装机意愿强烈,新能源设备制造行业正在加速发展。我在调研时发现,不同地区的风光资源禀赋不同,导致风光发电可利用小时数存在天然差异。
这就导致部分省份在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安排项目时,年年上调规划目标,项目安排不受规划目标制约。(实习记者 薛岩整理)。底色更亮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河北精心打造重点承接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10年来,能源生产更清洁。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一减一增之间,折射出美丽宜居京津冀建设的丰硕成果。
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蕴含着人们对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服务更优助力产业迁移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蹄疾步稳,优质产业在迁移承接中找准发展定位、焕发新的生机。
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用电业务异地办理成为供电服务优化的一大方向。充沛的电能、优质的服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电网更强支撑构建一核两翼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北京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加快走出一条协同发展之路。当前,京津冀已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三地供电企业持续强化数智赋能,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创新供电服务举措,更好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用电需求。
2023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820亿千瓦时,其中约350亿千瓦时电量送至京津冀地区,同比增长18%。对于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和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而言,高质量高标准的数智化坚强电网成为推动未来之城腾飞的重要前提。过去几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性项目、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到2025年,京津冀将构建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
国网北京电力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电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5)》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规划新建北京东通州北等3条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加快构建南、北、中多点、多向、多元的外受电格局,并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城市绿色发展需求。日前,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立足服务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累计建成雄东、剧村等7座新建变电站,投运10千伏开关站110座,并建成新区首个配网双花瓣高可靠供电示范工程、首条5G智慧电缆隧道等重点项目。从燕山脚下到渤海之滨,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千年古都减量瘦身,两翼建设高标推进,协同创新动能涌现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充盈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后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首都空间新格局。眼下,雄安新区12项输变电工程、36项开关站工程建设正同步推进,一张从特高压骨干网到低压配电网的全电压等级数智化坚强电网加速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三地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为六成左右。2023年,雄安新区全社会用电量较上年增长16.69%。
国网河北、冀北电力聚焦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行三零三省办电服务,加快京唐、津兴、京通等电气化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建设,畅通电力服务、交通要素,确保产业引得来接得住。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一句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绿色印记。冀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运,这里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前沿地带。
腾笼换鸟让出发展空间。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
从两翼电网建设看全局,北京东10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顺利投运,天津电网500千伏双环网合环运行,1000千伏张北变电站扩建工程有序实施,京津冀电网一体化发展稳步向前。2014年2月至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走过整整10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10年来,京津冀电网网架结构愈加坚强、能源转型成效显著、供电服务保障有力,为城乡发展、产业转型、协同创新蓄势赋能。在雄安新区,6500多亿元投资有效落地,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网日益成为连接京津冀的绿色能源之桥巴西东北部塞阿拉州电力服务和能源行业联盟成员贝尔纳多维亚纳表示,绿氢是清洁、丰富且廉价的新能源,新的输电基建工程将促进绿氢产业发展,对于东北部乃至整个巴西而言都至关重要。
费托萨表示,这一输电项目在巴西输电体系中的地位重要,对巴西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两次竞标都旨在扩大东北部地区的清洁能源向东南部、中部等电力消费中心的传输能力。
巴西电力监管局近日宣布,今年3月将举行一次价值182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5雷亚尔)的投资竞标,用于建设6460公里的输电线路和新的变电站。巴西媒体认为,对输电线路的改扩建也将促进巴西的绿氢项目投资。
另外,巴西清洁能源生产集中的东北部地区与电力消费集中的东南部地区距离较远,输电线路建设的必要性凸显。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能源研究所教授艾德玛阿尔梅达表示,近年来,巴西全国发电类型呈多样化趋势。巴西媒体报道说,伴随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巴西亟待进一步改善电力传输系统。巴西能源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预计,巴西未来几年共计需要投入562亿雷亚尔用于改扩建输电线路,包括新线路、新变电站建设以及现有输电项目的改进。
巴西矿业和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西尔维拉认为,巴西输电系统缺乏稳定性,需要通过建设新的输电线路来缓解该问题。2023年10月至12月,全国用电量连续3个月打破纪录。
尤其在巴西东北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大幅增加,这对于巴西的电力实时监控及输电系统的灵活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巴西的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不断增加。
巴西能源研究公司的数据表明,2023年,巴西全国用电量超过53万吉瓦时,同比增长4.2%。2023年8月就出现过北部和东北部大规模停电的情况,引发了关于改造国家输电系统的广泛讨论。